毕业生荐书 | “清纯”时光里对永恒深刻问题的追问
2021-06-21
返回

著名思想家阿兰·布鲁姆道:“面对这样一个行将接受教育的人,我们必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被称为受过大学教育,他应当学习什么?”在笔者看来,大学教育不仅仅追求拓宽知识面,还追求对永恒而深刻问题的思考,乃至独立人格的育成,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对年轻人来说,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之中最为闲暇、最为宝贵、最为自由的“清纯”时光,是最能够摒弃功利、追求严肃精神生活的时间段;而精神生活虽然在短时间内没有“速成”的快餐效果,但却能长远地陶冶性情,涵养德性。


反之,“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觉醒年代》中蔡元培的箴言依旧掷地有声。是以笔者推荐数本对笔者在大学成长路上影响较为深远的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1.png

从文学的现代性上说,鲁迅既“拿来”了尼采、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又继承学习了屈原、李贺等诗人的文学资源,既是“预流”的先锋,又不失民族的血脉,如嚼橄榄,有无尽余香。从人性的开掘上,鲁迅的文学探寻了人类心灵的多重向度,如矿工般挖掘幽暗,向黑暗的地母挺进,为的是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黑暗,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黑暗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最重要的是,鲁迅文学也呈现了知识分子建构主体性、并创造中国/东亚/第三世界现代性的方式的可能。推荐同学们先从《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开始阅读。


2.png

一切真正的哲学都是它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该书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分析了现代性的种种表现,是一本帮助理解现代社会的好书。真正的理论与哲学,永远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一般,不是在熹微的晨光中迎朝阳而飞,也不是在正午的蓝天白云间展翅高飞,而在黄昏之后才开始沉思式的起飞。它回顾白日间的种种“认识”与“意见”,并展开自己的反思。


3.png

《世说新语》记录了一千二百多则名士的言行轶事,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彰显了魏晋名士自由的人格,“越名教而任自然”,显得率真坦率,至情至性,自有一番风流,并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喧嚣的现代性的,追求“精神自由”的处世范式。而对笔者而言,他们逍遥世外、任情放达、风神萧朗的风度,他们对美与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他们在黑暗年代里仍然坚持的家国情怀与刚正不阿的节操,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4.png

在视觉文化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之时,戴锦华老师提醒我们:欣赏电影若只停留在对电影主题的简单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影评的“观看之道”在于通过文本细读来完成文化研究,如深入挖掘电影如何通过形式(譬如说镜头、打光、场面调度)来表现主题,缝合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在全球资本主义出现裂隙但依旧源源不断以意识形态机器输出的今天,在“历史”尚未“终结”的今天,影评作为一种表意实践,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5.png

陈映真自言,文学的作用在于“使丧志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使受凌辱的人找回尊严;使悲伤的人得着安慰;使沮丧的人恢复勇气……”在阅读他作品的过程中,我时常掩卷沉思、感叹,并得到了净化、升华,增长了勇气与希望。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深挚的善良与勇敢的真诚,带着温度的“人味”,辽阔、广远的爱国胸怀。以及,“最为重要的是,陈映真给我们提供了晚清以来中国一直最为匮乏的批判殖民性的视角,这才是陈映真的真正意义所在。”(赵稀方语)



荐书人易文杰同学谈读书

在我看来,文学院本科生的阅读价值还是很大的。

第一是打好基础、厚积薄发。文学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长时间的积累与储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很好地捕捉到作者的文心所在。在修改与批改文章时,能眼疾手快地发现错别字(或许这也是语文老师的必备技能)。


第二是开拓视野,多一些看问题的角度。面对一篇经典,老师怎么讲出新意,写作者怎么阐释出独特之处,存在难点。而阅读,在与不同伟大的灵魂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从中也学习到了不同的理解经典的路径。在这里推荐孙绍振教授的《月迷津渡》《名作细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


第三是修身立人,文化自信。文学即人学。譬如在阅读杜甫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他的诗史品格,而在阅读鲁迅的时候我们可以领会到他悲悯情怀。阅读古今的经典,是了解历史与理解人性的过程,也是我们立定精神并修德进业的过程。


荐书撰文:易文杰


智能客服

线上咨询

读者留言

读者留言

馆长信箱

馆长信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