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
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
换来了超凡的演奏绝技。
他就是被称为“小提琴之神”的帕格尼尼。
天才与苦难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小城热那亚,父亲是一位热爱音乐的商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授帕格尼尼曼陀铃琴,后来又让他跟着一位小提琴家学习小提琴演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年幼的帕格尼尼一天到晚不停地练琴,强度堪比每天996的现代社畜。
在天赋和努力的加持下,帕格尼尼从小就显露出极强的演奏天赋——8岁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12岁举办了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名,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声名鹊起后,他的琴声遍及欧洲主要国家的宫廷和大城市的音乐厅,帕格尼尼名利双收,一时间风光无两。
然后,风光背后却是无法掩盖的苦难。帕格尼尼从小体弱多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几乎要了他的命,7岁患上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成名后又开始四处奔波演出。长期流离的生活让年仅16岁的帕格尼尼染上了赌博和酗酒的恶习,最后变得穷困潦倒,堕落街头。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一位叫荻朵的女吉他手收留了他。荻朵欣赏帕格尼尼的才华,于是把他接到乡下的农庄里悉心照顾,还教他吉他的演奏指法。我们无法得知两人的心中是否有爱情滋长,但长达三年的相处让帕格尼尼重新振作起来,还创造了小提琴演奏的新技法。
与魔鬼的交易
1805年,帕格尼尼接受拿破仑的妹妹易丽萨公主的邀约,开始担任卢加宫廷乐队的小提琴独奏家。此时帕格尼尼的演奏已经神乎其技,据说他患有一种叫马方综合征的怪病,手又大又长,可以轻松在一个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个八度,简直就是为小提琴而生的天选之人。
舞台上的帕格尼尼遗世独立,面容瘦骨嶙峋,台风魔幻神秘,这使他在任何一座城市的音乐会都一票难求,所到之处几乎全城轰动。在演奏中,帕格尼尼会创造性地加入一些即兴和炫技的成分,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演出效果极佳。
卢卡的观众为他的琴声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不已,即便霍乱流行依然热情捧场。维也纳一位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他一人后大叫“他是个魔鬼”,随之匆忙逃走。
欧洲几乎所有的文艺界大佬和达官贵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毫无保留地献上赞美之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是“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而名重一时的法国小提琴大师克罗采在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后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很多人不相信,那些匪夷所思的技巧真的是人类演奏出来的,于是“出卖灵魂给恶魔”的说法便不胫而走,当然这背后也有帕格尼尼本人添油加醋的可能。
“魔鬼”人生的落幕
舞台上的帕格尼尼犹如一个音乐魔鬼,享受着所有人的掌声和欢呼。脱掉音乐盛装后,帕格尼尼也似乎被另一个魔鬼控制。他曾经嗜赌成性,风流不羁,奢华又糜烂的生活使他染上了梅毒等疾病。为了治疗他又服用了鸦片和水银,之后就是预料中的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46岁,帕格尼尼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接连袭来,后来连声带也坏了,他只能靠儿子根据口型翻译来与人沟通。
病魔吞噬着帕格尼尼的肉体与精神。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怀抱着心爱的小提琴,口吐鲜血而亡,年仅57岁。如同生前一样,帕格尼尼在身后也备受磨难——教会以他被魔鬼附身为由,拒绝让他下葬合法墓园。他的尸体辗转各地,先后搬迁了多次,几十年后才在家乡入土为安。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
帕格尼尼发明了很多小提琴演奏技巧,
将小提琴演奏的可能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影响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界。
《钟》
✦
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极为著名,小提琴独奏三次模仿钟声的音效,故标题又被称作“钟”。这段音乐运用了变奏手法,两个主题交替变奏,运用的各种艰深的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音乐明亮圆润,富于色彩,将钟声晶莹灵动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24首随想曲》
✦
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写于1801至1802年间,当时他只有十九岁。作品同样采用了大量超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是小提琴炫技演奏艺术的巅峰之作。在这24首随想曲中,最后一首的主题最具代表性,曾启发了后世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如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
《无穷动》
✦
“无穷动”是一种以快速音符演奏著称的音乐体裁,而帕格尼尼凭借高超的演奏技巧,将这种体裁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帕格尼尼的《无穷动》使用急速的跳弓演奏,整首曲子多达三千个音符。乐曲快速的旋律流畅而奔放,犹如翻腾着浪花的激流,充满无穷无尽的动力和欢乐的色彩。
《摩西主题变奏曲》
✦
《摩西主题变奏曲》是帕格尼尼根据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中的旋律所创作的主题变奏曲,以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作品只用一条G弦演奏,技巧华丽,第一变奏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表现愉快的流动感,第二变奏结尾加入重音与泛音,第三变奏在动荡华丽的起伏中结束。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
帕格尼尼写了十几首小提琴与乐队作品,时至今日仍常被演奏的只有《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作于1811年,音乐形式并不复杂,但却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技巧,颇具巨匠风格,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如歌般优美的旋律。
命运给了少年绝世的才华,
也在冥冥之中标好了筹码。
岁月散去,
只留下一部部作品彪炳史册。
THE END.
文字 | 库客花花
图片 | 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