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师姐说回顾(No.31)|万物皆可框:学会给事情搭个框架
2022-04-29
返回

大学生活如此丰富

我们该如何找到其中的规律?

又该如何在慌乱中理清头绪

寻找成功的最优解?

让我们跟随若彤师姐的步伐

一起给事情搭个框架

在冷静思考中探索前进





01 嘉宾简介



QQ图片20220429104750.png

蔡若彤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传播学


连续两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

获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校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金奖

大广赛省二等奖

参与多项校级科研课题、大创项目等




02 比赛前的思考


1.比赛的目的?

师姐表示,不管是就业、保研、考公、出国,成绩和阅历就是底气。参加这些比赛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项目中收获到更多的东西。

有一句老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大学的比赛五花八门,大一刚刚入学时,我们的视野会被各种比赛信息充斥。假如感觉身边的朋友好像参加了很多比赛,自己不自觉地就会有点焦虑。但其实,在比赛项目的决定中,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选择比赛呢?

大一是孵化器,可以泛兴趣选择比赛,大二是成长期,专注于自己擅长或者含金量较高的比赛去打磨,做课题或者专业竞赛,像大广赛、数学建模比赛等等。大三,其实是一个成熟期,更专注于在大赛中获得优质成果。


没目标的人,会被有目标的人整合。师姐认为,我们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去明晰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专注在一条路上去铺垫、积累,有的人早早有了目标,有的人只是看到别人参加比赛,也随波逐流,造成无谓的忙碌,容易产生极大的内耗。


“当你明确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帮你”


2.如何了解比赛资讯?

    首先,师姐建议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前收集信息,一旦确定了想要参加的比赛,提前准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公众号通常在截止日期前一、两个星期才会提醒上交材料,但比赛准备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的。如果没有提前准备申报书和PPT,难以获得好的成果。


获得比赛资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

(1)公众号,如校官媒、校团委、校会、学院官方公号等,会发布比赛信息。通常来说校级以上的公众号发布的比赛最可靠,也最权威。

(2)网络搜索57项国家官方认可的大学生赛事。如三创赛、大广赛、数学建模比赛等。

(3)问比赛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学长学姐是过来人,相对而言有更清晰明确的比赛时间表和比赛概念。


QQ图片20220429105025.png


3.任务完成者?定位自己的角色!

师姐表示,她做负责人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在团队里,很多人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任务完成者”,即单纯接受负责人的分工,全盘接受负责人的任务派发。作为“任务完成者”,只是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那在下一次寻找团队的时候,你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别人找不到“非你不可”的理由。

怎么样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呢?无疑,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小A在平面设计或者在写作上很突出或兴趣浓厚,首先小A要意识到,这是他的优势,也成为他区别于他人的的定位,其次,要去学习与增强自己的优势,在优势上加强投入和学习,最后,呈现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标签。那么,团队招募平面设计人才或写手,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他。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03 如何完成优质的竞赛作品



1. 理念是行动指南

首先,师姐向我们分享了“万物皆可框”的理念,这也是师姐进行比赛时的思维方式,意思是要学会找框架,这个“框”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带入一个情境,假如我们想参加行业分析比赛,首先可以先去寻找一个优秀的案例参考,然后再去搭建框架,构建自己的活动路径;紧接着要去寻找资源,了解自己拥有什么资源,哪些资源可以帮助完成这个框架;然后就是填充内容,在把想要补充的板块补充完整之后再进行反馈优化,最后完成项目。以上就是一个比较简略的思路框架。


凡事要趁早。一开始接触到新比赛时,可能会因为担心缺少经验而错过DDL,最后只能放弃参加比赛。而等到第二年想参加时候,参加过比赛的人已经多了一年的经验了,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在大学,马太效应会非常明显,前面错过的一些机会可能会逐渐拉开后面的差距。大一的大多数同学在比赛、科研方面,还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先做出的那一步就是拉开差距的一个方式。



2. 实践过程:模仿-框架-填充-优化

(1) 寻找案例参考

 第一步——模仿。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学习模仿和优秀的队长队员交流沟通达成。

以师姐做行业分析大赛的经历为例,师姐的团队开始时会去看往届选题,学习往届的优秀作品。在选题对象方面,可以从专业相关性、社会意义性、创新趣味性等方向着手。


此外,师姐还建议我们从优秀队长分享”中获得一些重要的方法;并且,紫荆青年公众号和正规的比赛的赛前培训也是优质经验分享的渠道。

总之,学习优秀的案例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QQ图片20220429105300.png

QQ图片20220429105546.png


(2) 搭建思维框架

第二步——搭建框架。

拿到一个项目,确定一个初步的想法之后,师姐建议我们先做一个框架,而框架也是从模仿中来的。以师姐做行业分析大赛的经历为例,师姐的团队首先列了一个导图,把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做内容,一个部分做实践。把内容分成目录、概述跟主报告三个部分。接着再去细分主报告,最后再放上自己做的调研报告,这样呈现出来的作品思路清晰,也更加直观。制作思维导图除了手写以外还可以借助工具,比如说WPS、X-mind、MindMaster等。工具只是手段,关键是要学会建立自己的结构化思维


师姐表示,开始时参照别人的目录、框架把东西列出来,思路会变得清晰很多。确立目标后就可以着手实践。比如分析“内容”中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研究方法基本上确定下来就可以马上执行。总之,先确定一级框架、一级目录,然后再把它细分变成二级目录,这样之后我们就会有一个明确的一个操作路径,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很快的缕清自己整个项目的思路,还可以很好地确定执行步骤。

(3) 填充内容

第三步——填充内容。

把整体的一个全局思路框架理清楚之后,下一步就需要脚踏实地做好实践,这一步需要强大靠谱的执行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运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跟技能,再加上足够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了,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学会运用团队的力量,发挥群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我-队友-他人这样的累积努力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在不断的把这个项目从一到二到三叠加上去了。


QQ图片20220429111300.png

(4) 反馈优化

第四步——反馈优化、不断升级。

师姐表示,很多人会忽视反馈优化这一步,但其实很多时候团队完成的报告距离完美还有一定距离。单单凭借大一的学识阅历,难以发现更本质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去“寻找外援”


我们学生最强大的外援就是指导老师,谦虚、多找老师问,一般能得到有效的反馈意见。在不同的节点多跟老师沟通,并且尽早和老师交流。否则,老师难以给出更多的建议,项目因此失去调整的机会。


一个好的项目会打磨多次,也可以利用同类型的比赛进行打磨升级,比如从青研杯到一般课题到大挑,利用比赛的节奏来催促自己执行。


因此,利用好反馈优化机制非常重要,普通的项目跟优秀的项目的主要差距点就在于它是否经历了足够多的打磨。当我们接纳不同的意见,做到兼容并包时,就能找到其中的有效提升点。 



04 如何加入团队/找到队友


队友非常重要,好的队友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做成一件事情,因此我们要寻找合适的队友。那么如何找到小伙伴呢?

 

(1)定位明确,发挥优势

有些人看起来履历非常丰富,但他不一定是我们的好队友。因为他的定位可能跟团队需要定位不一样。无论是在面试、做简历,还是去外面实习,找准定位很重要,这会让面试官更快的有清晰的认知,被招录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

比如对于文创项目而言,对文创感兴趣,比简历漂亮更吸引负责人。负责人真正需要的是真的投入、与项目适配性更高的人。


(2)“大佬”就在你身边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和同学组过队,善于沟通、责任感强、尊重他人意见的同学往往会给其他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这与圆滑世故有本质区别,并不是要讨好别人,而是要学会培养自己的“情商”,保住自己的合作“口碑”。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够发现周围人的特长和优势,其实“大佬”就在你身边。


(3)群组招募信息

在学校/学院创建的比赛群里面,除了工作人员解答问题以外,还有很多招募信息,相信大家在级群也看到过很多帮转、招募信息。





05 问答环节

QQ图片20220429111516.png



问:焦虑怎么办?

答:想清楚焦虑的原因。很多人的焦虑是同辈焦虑,最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而是想清楚目标,再思考别人的经历对自己的目标有帮助吗?比如说参加比赛,优先参加有利于我目标的比赛,而非和别人比较比赛的数量。总之,找到目标,接着找到匹配的解决路径。


问:如果想用同一个项目参加不同的比赛,但是成员要有变动怎么办?

答:那就只能跟团队中贡献小的成员说清楚,做好沟通,坦诚相待,不要不好意思,自然、简单一点。

 

问:有些比赛想参加,但是想不到很好的研究题目和方向,怎么可以创新?

答:可以尝试一下结合方法,比如说将一个老的题目套上新的研究方法,将一个比较普通的研究领域换一个学科视角,这个理论可能本身没有什么创新点,但是它结合起来也许是一种创新。

 

问:大一参加队伍招募,自己的简历比较薄弱,应该如何表现自己?

答: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可以多写自己对这个项目主题的想法,在陈述想法的过程也是在证明自己思考能力的过程。这样会更容易打动负责人。



————————————学校非正式课程·师兄师姐说第31期——————————————


智能客服

线上咨询

读者留言

读者留言

馆长信箱

馆长信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