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论坛第十一期 回顾 | 阅读如何推动学术发展
2018-09-28
返回

9月13日,政治与行政学院的郭台辉教授从学术发展的逻辑、学术发展的艰难性以及阅读是推动学术的首要来源这三个方面为研究生带来了一场以“阅读如何推动学术发展”为主题的讲座,如果你不小心错过了它,那一定不要错过这次回顾哦~


学术发展的逻辑


学术的推进有一定的模式,培根认为学术的推进首先需要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观察,从而归纳出科学定律,得出的理论最终还需要回到观察中加以检验。同时,只有经过对事物进行认知、观察、体验、理解、推理等环节后,才能演绎、解释和预见。


学术发展的一般逻辑:我们经过学习和阅读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是碎片性、非体系性的,即英文中的“know”,然而“知道”需要经过理性逻辑的编排“logic”编成严密的体系才是知识“knowledge”。但获得知识只是直接目的,如果想要继续发展,达到做研究的最终目的“acknowledge”,就需要“act”即运用,这指的是看待事物需要有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透过事物虚假的表面看到真实的本质。从政治学角度来说,19世纪以来,知识被权力渗透和主宰,我们太过于对权力的崇拜,而缺乏对权力的批判和质疑,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时要思考让事情得以存在背后的权力,揭示知识背后合理的因素。


学术发展的艰难性


郭老师以韦伯的《以学术为业》为例,探讨当今时代学术发展的种种困境:学术研究的外部环境不利于个人的学术发展,教师晋升的渠道被官僚化、阶层化和职业化。这使得知识分子脱离社会生活经验的支持,也不能还原到大众生活,很多人开始怀疑知识的作用。由于知识过于专业化,让研究与社会大众脱离,知识失去情感和欲望的理智化过程,没有了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很难让知识还原到生活本身,剩下的意义是冷冰冰的知识世界,这就使得我们学习的过程是无聊和煎熬的。


知识是理性的,但学术创作来源于理性之外的灵感和想象力,是需要顿悟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化解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另外,当今社会,机遇而不是才干成为学术发展的条件。原因在于从事学术的年轻人必须是优秀的教师,又是产量高的学者,教学与科研集一身,全是一种运气。因此韦伯认为从事学术研究是一种人生的赌博。由此可以看出,学术的专业化大大缩短了学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如果研究者追求在世的即时名声,丧失了观察和理解人类世界整体的能力,这将是对人类的一种损失。只有打破学科的界限,上升到人类的关怀之时,才能对学术有所贡献。


阅读是学术灵感的首要来源


学术创作需要灵感、想象力和判断力,而获得灵感和判断力就需要阅读。思考的比重要大于阅读,并不是所有书都是值得看的,也并不是一本书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完,看一本书要了解它的意义、贡献和范围。同时,老师也反对不看书,只看文章的观点,因为书是成体系的,是对一个问题完整的论证,而文章是一个点。更重要的是,不仅仅需要看国内的论著,如果想了解学术的前沿,就一定要阅读大量国外的研究著作和文章。


目前有很多APP可以听书,这的确让读书变得方便简单,但听书属于快餐文化。听到的只是一个人的解释方法,只是对某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就不能和他人交流与思考,这也就丧失了阅读作为提高洞察力和判断力的目的。


助长学术的阅读结构


郭老师将阅读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浏览式阅读,即速读,可以在床头放几本书,睡前翻一翻,可以保持思维的活跃度。


第二种是句读,这需要阅读经典的文本。老师列举了自己带领学生句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例子。阅读《社会契约论》第一步是要看不同国家的版本,其目的在于看翻译中的差异,因为细微的差异体现了理解上的偏差,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照哪一个版本更有价值、更准确。具体来说,对于一本书可以先整体读一段,理清逻辑顺序。然后再一句一句的读,站在作者的角度探究人类永恒的问题。老师建议大学生在一学期至少要句读一本书,因为认真阅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联想和延伸很多其他的知识。


第三层次是专题性阅读,如对待“公民身份”这一问题,可以收集全世界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了解这一领域的前沿和动态。


只有前三层次的积淀,才会到达阅读的最高水平,即具有反思性、批判性的阅读


怎样做出自己的研究?——到学术成果的距离


郭老师认为做研究首先就需要有批判性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看教材。在阅读时培养自己的灵感和想象力,把想法写下来,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阅读一流作品以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与与一流大家对话,郭老师戏称做学问要学会“抱大腿”,“有能力就做老大,没有能力就跟着老大”。具体到研究本身来说,就需要先进行文献综述,找到其他学者的通病,从其中找出可研究的空缺处,随后做的研究需要符合现在的潮流,在理论上可推广,这样才能与读者共鸣。最后郭老师强调要持之以恒的做一个问题,不可贪多、求急。


Q&A


Q:做的研究如何与社会现实需求对接?

A:首先是要思考你的价值,思考要为哪一个群体提供什么东西,其次是思考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和需求,替他们发声。因为有思考的行动才是有方向的,有行动的思考后,你的声音才能被大众理解。


Q:怎样从政治学看历史学和社会学?

A:政治学容易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所做的知识容易受时间的影响。但我不膜拜权力,所以我喜欢看权力时加入时间的维度。另外,人的知识是一个整体,知识是人类所发现并为其服务的,因此知识不是分学科的,分学科的知识是片面的,所以我们要找到背后完整的知识时就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政治学和社会学更多的是考虑空间内的理论,比如一个特定的空间的权力、社会阶层和结构的安排。然而一旦把空间结构放到时间上,你就可以看到一个空间结构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这是十分有趣的。我现在所做的研究就是把理论与史实结合起来考虑,从史料中提炼归纳出理论,在理论和历史中不断地穿梭。


Q:老师刚刚提到阅读有几个阶段,那写作是不是也存在阶段,在阅读批判性或者专题性的文章时,我们应该怎么写?或者我们应该写什么?

A:其实写作也是有层次的,首先,每天要保持大脑的活跃,可以尝试在朋友圈发表自己发长期思考或者顿悟到的东西,只有天天写,思维才能形成。其次,可以写一些反思长时段的事情,比如我写我与妻子的“二十年情感史”。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自己的脚步更加踏实,才不会彷徨。因为会写自己过去的人,不是包袱越来越重,而是越来越轻松。其实很多同学不是文笔不好,而是没有写到深处,文学需要想象力,需要将熟悉的东西形象化,这既锻炼了自己的理性思维,又让生活充满乐趣。前两步做好后,下面就是写自己的论文,写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的修改,这样文字才能从稚嫩到成熟。


听完郭教授的讲座,小编也赶忙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开始读起来了呢~

作者:卢梭

译者:李平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馆藏索书号:D095.654/L826:4

更多复本,请登录图书馆主页

lib.scnu.edu.cn查询

 


最后再向小伙伴们安利一本郭老师的著作

如果想了解历史社会学家如何思考,他们如何把自己的研究与过去以及同时代的学者关联起来,你就有必要阅读这本访谈录。多亏作者对每一位受访者的精细关注和深入交流,让这本集子最广泛、最显著地展示了当代历史社会学的状况。

 ——理查德·拉克曼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社会学系教授)


文&排版 | 七七

照片 | 可欣

审核 | 心宜


智能客服

线上咨询

读者留言

读者留言

馆长信箱

馆长信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