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阅荐书 | 五分钟了解新晋诺奖得主
2019-10-12
返回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根据此前英国博彩公司发布的赔率榜,这两位作家都不算热门得奖人。而对于他们,你又了解多少呢?


为了帮助你快速入门,我们总结出了这二位作家最受文学界关注的几个方面。话不多说,快开始阅读下面的文章吧!


%(SGHVHPJX8SZD}9UFV]ERJ.png

TW3P%$J(}[F8(RSVAAKZ`W7.png


假如你看过孟京辉导演的《我爱XXX》,那么你离认识这位新晋诺奖获得者则更进了一步。


《我爱xxx》就是孟京辉和史航受到汉德克先生创作的剧本的影响,做出的一部先锋戏剧。


NH1A6%HMSYN`L33XZP9OOCI.png

彼得·汉德克1942年出生在奥地利,童年时期极为贫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前便辍学,专心投入写作工作。1966年,24岁的彼得·汉德克发表了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的轰动。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


紧接着,1967年,汉德克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后成为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等待戈多》。

DSZ41FO}QO_YSCFJNLL%570.png

馆藏索书号I521.35/H181


PZZSAQQPEVKTM7J{VIHSHXE.png

在汉德克的小说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含着相似的情感主题:对主体和世界的当下关系感到厌倦,而后起身,向着另一个边缘走去。

在汉德克知名度较大的、后被拍成电影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守门员约瑟夫·布洛赫在小说开头便要被迫面对生活状态的终结。“上午去报到上班时,他得知被解雇了”。于是,他开始了在世界上漫无目的的行走。他在餐厅里遇见了一个女服务员,和她发生了一夜情,最终在女服务员向他提问“你今天要去上班吗”的时候,这种令人疲惫的日常秩序感再次扑到布洛赫的身上,他突然扼住了姑娘的脖子,终结了这一切。

1970年,他的母亲自杀身亡。这成为他创作小说《无欲的悲歌》的契机。这部小说是德语文坛70年代新主体性文学的巅峰之作,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53)~TE]MQ1XA$V~8(K3A{U6.png

馆藏索书号I521.45/H181


@U8J)LB4_0M65TZ7K}0CFY2.png

1995年,汉德克赴塞尔维亚旅行,写出了引起争议的游记《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收录于《痛苦的中国人》),公开支持时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而在西方媒体眼中,后者是实施种族灭绝的罪人。

由于在2006年米洛舍维奇的葬礼上发表公开讲话,他于同年与德国的海涅文学奖失之交臂。而早在1999年,因为抗议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汉德克归还了于1973年获得的德国文学毕希纳奖的奖金。


2014年,当汉德克被授予著名戏剧奖项——国际易卜生奖时,同样遭到民众的猛烈抗议。


然而,汉德克无视这一切,依然我行我素,坚定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人性的呼唤,对战争的控诉,对以恶惩恶、以牙还牙的非人道毁灭方式的反思。

5NLZEKK{RK5P_IB[{42%FHK.png

馆藏索书号I521.45/H181-4


4.png

2016年10月,彼得·汉德克首次来到中国,在上海与读者见面。

当被问道“怎么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对我来说,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不能被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反对书,反对阅读。我不想让人误解,我还是会认为鲍勃·迪伦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比丘吉尔、肯尼迪还要伟大。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对文学的侮辱。"


OEQ{2$}684F`DFFE9[35UPC.png

7K2_B]MBOWK5KK@TR{`UE~C.png

这位波兰籍女作家出生于1962年,是波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1987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崭露头角。


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新星。


_569MK`F3`A0C7G3{XTTZV4.png

1985年奥尔加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后在波兰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同时兼任心理学杂志《性格》的编辑。


当被问及这段经历时,她说:“心理医生这份工作启迪了我很多,首先就是要仔细聆听他人,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的故事要告诉你,这些故事足以成书。另外,每个人都有全然不同的立场,他们会从各自独特的不同角度来看待同样的事情。这是一片叙事的海洋!”


因此,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经常探讨个体的梦境或集体的潜意识,无论是从体裁还是从内容来看,她都试图用细小的,碎片化的视角书写“微小之人”,聚焦于人的内心感知而非广阔的时代或者社会背景。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太古和其他的时间》都是由拼图般的故事构成的。

2X0[R8WV)GFZJ11AS9XD$(K.png

馆藏索书号I513.45/T963

2.png

正如瑞典文学院授予她的颁奖词所说,她“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的确,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是托卡尔丘克笔下最常见的场景。心理学隐喻与诗化的写作方式、浓郁华丽的文笔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都是她的代表性风格。

例如《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教师埃戈·苏姆坚信自己食用了人肉之后会变成狼,便辞去工作搬到乡村并感到自己的“狼化”。又如渴望成为女人的男修士帕斯哈利斯“想要的是一对丰满的乳房”,当他突破内心的阻碍后,“在回程的路上,每走一俄里,帕斯哈利斯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乳房逐渐变大,皮肤变得越来越光滑,终于在某一个夜晚,他那天生的阳物一去不返地消失了”。

她还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以此观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

W~8{CPQIZ_4X07M)}_`7ZIP.png

馆藏索书号I513.45/T963-2


3.png

2014年,托卡尔丘克的《雅各书》出版,这是一本糅合了18世纪波兰和犹太人历史的小说,获得了当年的“尼刻奖”,但同时,这本书也遭到了民族主义者的抨击。


小说讲述了18世纪波兰历史上一段几乎被忘记的插曲,也就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东欧犹太人团体彻底改变自己信仰成为天主教徒的过程。小说从反对者及拥护者的双重角度进行叙述,并对那个时代进行了讽刺。

作者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指出,波兰这段历史曾被形容为一个开放的、包容的、没有对少数民族压迫的历史,可实际上波兰人曾作为多数民族压迫过少数民族,曾有过农奴制,也曾屠杀过犹太人。


她的发言激怒了波兰右翼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这是一本污蔑波兰国家形象的小说,指责她为叛国者,在网络上对她进行谩骂,甚至还给她发去了死亡威胁。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落下帷幕。除了获奖者以外,还有许多遗珠值得大家的认可。你心目中哪位作家更应该获得诺奖呢?


T{)Z_N~W[T[)2B_J1U${[ZN.png

智能客服

线上咨询

读者留言

读者留言

馆长信箱

馆长信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