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风雨人生,
你是否能像苏东坡一样淡然相随?
上周五我们相约图书馆六楼博雅斋,和导读徐红梅姐姐一同品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在苏轼的逆旅人生中感受他的乐观、豁达与真性情。
书籍简介
《苏东坡传》书影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该书原用英文写成,为4卷28章,分别写了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壮年与“老练”阶段以及之后的放逐岁月,对苏东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方面做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字里行间也流露着作者对于苏东坡的倾佩与仰慕之情。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
福建龙溪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其中,《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导读有话说
我们今天读《苏东坡传》,其实读的既是苏东坡也是林语堂,并且在这本书里面非常明显地有一个林语堂的影子在里面。而且这个点也被很多人诟病,说是语堂先生对于苏东坡有太多个人崇拜包含在里面了,夹叙夹议。但是我们对于这些观点还是要保持理智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今天,我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在评苏轼,并与大家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青年时期科举成名之后原本仕途一直是很顺畅的,后来因朝堂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被人弹劾贬至黄州。黄州对于苏东坡来说是人生中一个挫折的点,但也是这个地方成就了他。正是在这个地方,苏轼真正成为了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老练”。昨天还是一个大文豪,今天就到了黄州,成为一介农夫,插秧种地。
在这样生命中的大打击中,最重要的是,苏轼学会了自己接纳自己,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
导读小姐姐
苏轼是一个全才,会做美食、会炼丹、会捣药、会书法、会写诗,会画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我们对于他的一个了解,别人画竹为了突出竹节,会把它们分开画,苏轼则说,竹子哪是分开长的,它们分明就是一节一节往上长的。他还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画的很多东西都一定是他自己体悟和观察到的。做官也是这样的细致,对于民生疾苦,他要自己亲自看到,事必躬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交数位朋友”。苏轼是一个很喜欢旅行的人,导读姐姐也是。导读姐姐跟我们分享她的旅行经历和感悟。她认为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有数位朋友,能跟我们在思想上有触碰的朋友。自己每次旅行去到一个新的地方,遇到能够跟自己说得上几句真心话的朋友。大家萍水相逢,然后就分开了,没有再联系。但是我们知道曾经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我们跟这个人聊过我们想说的并且对方也懂的话,这是属于彼此的共同的回忆。
认真倾听的读者们
“所谓生活,乐趣在于寻找和体会。”跟农民聊天的时候,农民说自己没有故事,苏东坡就自己给农民讲故事。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可以给自己找快乐。
“尊重自己的情感,写自己的'情'”。导读姐姐称自己不羡慕苏轼的才华,因为羡慕不来,但是她特别羡慕苏轼的“情”,他能哭能笑能悲能乐,然后把它们写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大家很多时候会克制自己的悲伤、思念。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完整的七情六欲,所以要遵从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把它表达出来就好了,不需要刻意地隐藏。
那么,苏轼真的过上了神仙般的一生吗?他看起来总是豁达开朗,什么都能看得开,什么都能放得下。但他也曾在《临江仙》中写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即人生就像小客栈一样,我走到哪里都会有一个安居的点,但我永远都是这个苍茫人世里的一个行人。所以苏轼的一生究竟如何,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读者分享
品林语堂之书
读者分享中
读苏子之态度
互相交流中
分享旅行的经历
认真讨论的大家
最后,我们的老师和导读给出了阅读传记作品的建议:
选书很重要,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家的传记去阅读;
选取同类传记作品中最好的书籍来阅读;
学会比较阅读,从多部作品中对于传主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经典作品朗诵
读书会接近尾声,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导读姐姐和一位来自外文的研究生师姐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英版作品的朗诵,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苏轼所处的那个时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送给每一位参与读书会的读者,也送给我们“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传记主人公苏轼。
愿我们都能在略显浮躁的当代社会中,像苏东坡一样淡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意,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文案|赖柯
拍摄|钟瑞
排版|韩雨言
读者留言